照片中為臺南鹽水大眾廟中兩位乩童手持V型之桃枝,一字字寫下神明旨意,一人在旁解讀,還有一人擔任筆生,負責記載文字內容的畫面。
「鸞壇勸世」就是藉由乩童媒介,讓各方神明降壇說法,勸導世人去惡行善,匡正社會風氣。大眾廟中,除鬼月外,每逢農曆五、十五、二十五日均於廟中敷設「鸞壇」。扶鸞是善堂最重要的活動,因此善堂的組織也是以分擔扶鸞的任務為主。扶鸞的工具昔稱「木筆沙盤」,即是以一呈V字形的桃枝,在其尾端加綴一小截柳枝為筆頭,扶鸞時意識進入恍惚狀態的正鸞手以右手扶桃枝之左杈,意識清醒的副鸞手則以左手扶右杈,助正鸞手穩定木筆;神靈降壇時木筆即能在神案上之沙盤寫字,以傳神意。惟近年大多數鸞堂都改用帆布為乩盤,以免除須不斷拂去沙上文字之勞。正鸞為鸞壇的靈魂,心須選擇品德端正,體格強壯者,教育程度之高低則未限制,為取信信徒,在可能的狀況下,甚至故意選擇不識字者充任。獲選之人必須具有堅定的信心,強烈的學習興趣,才能學成。
參考資料:
1.陳丁林,2003。鹽水鎮大眾廟,臺南縣政府,266-267
2.澎湖縣政府,2005。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二宗教志,55-56。澎湖:澎湖縣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