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鹽水大眾廟2002_法器

圖片中臺南鹽水大眾廟中的筊杯、手轎。


擲筊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人們請神明指示的儀式。所用工具稱作「筊杯」,有時也稱之為「杯筊」,是兩個約巴掌大的半月形木片,均為一面平坦、另一面中間凸出。儀式內容是將筊杯擲出,根據落下後的形狀方位以探測神明之意。在臺灣與海外華人地區,凡是道教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佛教寺院也大多有之。中國民間信仰中,許多地區的求籤儀式,都需要向神明擲筊確認。大眾廟之古筊杯為竹頭雕製,造型典雅古樸。


手轎是所有轎中最小的一種,造型像把小椅子般,大小約僅25公分,沒有轎扛,轎上也沒有神像,他的功用完全因應「關輦轎」而來的。手轎俗稱「攆手轎」、「抓手轎仔」。常見於一般宮廟神明辦事時,傳達旨意的方式之一,在關轎前,法師或童乩在轎上安符施法,請神靈登轎,一旁的鑼鼓手便開始敲打催促神明起駕。神明「下駕」的狀況可分為,一是神明依附在抓轎者的身上(抓轎者),以半起乩方式書寫文字;二是神明依附轎子上,轎手依其力道,順勢寫出文字。神明透過手轎所寫出來的文字還可分為:「佛仔宇」、「半黑字」、「孔子公字」等幾種。「佛仔宇」,又稱黑字,須經過訓練過的「桌頭」才能看得懂,「半黑宇」,已經參雜部分的白話字,比較好辦認。「孔子公字」,即一般通行的文字,大抵上人人都能看懂。手轎亦有為信徒收驚改運之用。


參考資料:

1.陳丁林,2003。鹽水鎮大眾廟,臺南縣政府,226-227

2.內政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2126(瀏覽日期:2022.06.29)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安妮
  • 創作者
    陳丁林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22/11/3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