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件是醮壇法事科儀後場樂器的影像。
在道教文化圈中以「前場」稱呼道士,「後場」為樂師,而醮壇法事科儀的音樂是由道士唱曲以及後場樂師的樂器演奏搭配而成。醮場使用的樂器以揚琴、二胡、三絃、嗩吶、鐘、鼓、鈸、大鑼、小鑼等為主。音樂主要運用於設壇、上供、焚香、升壇、畫符、唸咒、發爐、降神、迎駕、誦經、讚頌等齋醮儀式中,並根據法事情節的需要,來組合串聯各種道曲,且會依宗教儀式動作的需求,採取不同的演奏形式,以協調出壇法師的動作。
安定保安宮創建於1796年(清嘉慶元年),主祀保生大帝和天上聖母,而由其主辦的神明遶境活動「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又稱「安定香」。這是以保安宮為主廟,出巡頂八庄與下九庄的刈香遶境活動,香陣遶行下九庄時以保生大帝為主,而隔天遶行頂八庄則以天上聖母為主。早期的「直加弄香」為三年一科,且有「年底建醮、隔年三月刈香」之慣例。1994年改成「香醮合一」,自2006年起以「城隍夜巡」取代香科,以「三朝祈安禮斗法會」取代醮科,並於未年擴大為全香境刈香遶境,成為現今三年一小科、十二年一大科的「直加弄香」。2017年12月公告登錄為臺南市市定民俗,並於2019年1月獲市定民俗文化無形資產的文資授證。
參考資料
1.張淑雲,2014。道教靈寶派黃籙齋︰儀式及音樂研究-以高雄混真壇為對象。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與保存組碩士論文。
2.道教靈寶派建醮類科儀後場樂器以及樂隊編制,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99561&IndexCode=online_metadata(瀏覽日期:2022/06/29)
3.陳丁林,2004。大道公心.媽祖情:安定保安宮香科醮事誌。臺南:安定保安宮。
4.臺南第六大香科「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今晚榮獲市定文資授證,2019/1/5臺南市政府,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3286387(瀏覽日期:2022/06/29)
5.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180102000004(瀏覽日期:2022/06/29)
6.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瀏覽日期:2022/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