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安定保安宮金獅陣獅旦與獅頭的製作過程,以及為獅頭進行開光儀式的照片。
獅頭與獅旦,是安定保安宮金獅陣的特色所在。保安宮獅頭沿襲古法,由庄內子弟王宗仁先生依照祖傳古法糊製。首先製作土模,土模陰乾後經多次修飾,再一層一層貼上條狀紙張,等漿糊乾後並具堅固性才能取下土模。經彩繪裝飾,全新獅頭便製作完成。待金獅陣開館回宮後,在法師帶領祭拜下,進行開光儀式。每次香科遶境結束,獅頭會奉祀於保安宮偏殿,等到下次香科,製作新獅頭並開光後,再把舊獅頭火化。而由12歲以下學童扮演的獅旦,與其他地區金獅陣獅旦的主要差異在於服裝,是依五行觀念製作。紅色頭巾與肚兜、青色長褲、白色底褲、黑色手套及黃色劍帶,為五行、五方、五色的具體呈現。背上揹由八卦劍與七星劍雙劍合一的雙口寶劍,頭上繫三尺六寸長的紅布象徵三十六天罡,並摺出七個摺角代表七星,並與七尺二寸的黃色腰帶所代表的七十二地煞相互呼應。
安定保安宮創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主祀保生大帝和天上聖母,而由其主辦的神明遶境活動「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又稱「安定香」。這是以保安宮為主廟,出巡頂八庄與下九庄的刈香遶境活動,香陣遶行下九庄時以保生大帝為主,而隔天遶行頂八庄則以天上聖母為主。早期的「直加弄香」為三年一科,且有「年底建醮、隔年三月刈香」之慣例。1994年改成「香醮合一」,自2006年起以「城隍夜巡」取代香科,以「三朝祈安禮斗法會」取代醮科,並於未年擴大為全香境刈香遶境,成為現今三年一小科、十二年一大科的「直加弄香」。2017年12月公告登錄為臺南市市定民俗,並於2019年1月獲市定民俗文化無形資產的文資授證。
參考資料
1.〈西港廣慈宮金獅陣〉,臺灣宗教文化資產/文化資產查詢結果,2007年09月11日,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16(瀏覽日期:111/06/30)
2.〈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國家文化資產網/民俗,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180102000004(瀏覽日期:111/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