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杉林聚落大武壠族居民潘瓊源( 1968 年生),說明杉林各聚落族群稱呼之情形,攝於高雄市杉林區大愛園區。高雄市杉林區一帶為大武壠族為最靠近楠梓仙溪下游之聚落,往東可通魯凱、布農、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等各原住民族居住的六龜、桃源、那瑪夏等區,另有包括客家、閩南等漢人移民,多元族群互動結果也反映在杉林在地居民對他人群的稱呼。
根據潘瓊源所說,過往杉林聚落居民常稱那瑪夏等山區原住民族為「山頂番(suann-tíng-huan)」,為「山上的原住民」之意;也同時稱呼甲仙一帶同為大武壠族的人群為「山跤番(suann-kha-huan)」或「平地番(pênn-tē-huan)」,意為「山腳下的原住民」或「平地的原住民」之意。相對地,當杉林的居民到旗山鬧區時,也會被當地人稱為「平埔番(pênn-poo-huan)」。
另對於其他地區移入的閩南人,杉林地區居民也可能有特定稱呼。根據出生於高雄市杉林區木屐寮聚落、現定居於高雄市杉林區茄苳湖聚落的侯武戴耆老(約略出生於 1940 年代)回憶,早期茄苳湖聚落的居民遇到他們這些自木屐寮遷下來的居民,往往私下以 âng-á-tiân 稱之,或直接以 âng-á-tiân 稱木屐寮。比較日治時期所記之語料後,可知 angatyan、agaten 或 maka nangatin 為大武壠語對「福建人」之稱呼,應可反映侯武戴耆老等木屐寮聚落部分居民為來自臺南左鎮一帶之漢人移民之事。而 âng-á-tiân 為帶有貶義之他稱,過往也僅在私下或族群相罵時稱之,或許因此現今已非常少人仍記得此稱呼。
由上述內容可知,杉林地區居民對於楠梓仙溪流域不同人群之「我群」與「他群」之分,甚至由 âng-á-tiân 一詞也可知現今杉林地區內部居民組成之差異性。然而如侯武戴耆老所示,木屐寮曾有大武壠族太祖信仰,亦有許多潘姓人家,學者過去田調結果亦歸類為大武壠族霄里社群,木屐寮內部族群組成,尚有待進一步釐清。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2 月 3 日訪問侯武戴、於 6 月 6 日訪問潘瓊源後,參考洪麗完、Tsuchida, Shigeru、Yamada, Yukihiro、 Moriguchi, Tsunekazu等著作資料撰寫編輯,數位物件紀錄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6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