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件影像是山上天后宮庚辰科三朝祈安清醮「圓滿化紙」儀式。
山上天后宮位於臺南市山上區,主祀玉二聖母也就是玉二媽,玉二聖母為一位天上聖者,相傳在商湯與五代年間降生救濟眾人,後隨鄭成功來臺且之後救濟大內瘟疫,玉皇大帝於是下旨封稱為「玉二聖母」。庚辰科為2000(民國89)年。三朝祈安清醮則是為期三日的祈求或感謝神明庇佑平安的醮典。「圓滿化紙」儀式,屬於普渡法會重頭戲「登座化食」齋醮科儀中的一環。所謂「登座化食」就是「變食」,透過科儀方式,把普施的水果、紅龜、硬幣與白米等食物由一化十,由十化百,由百化千,使祭品不虞匱乏。接著便是「圓滿化紙」儀式,由「主普首」於大士山前,擲筊杯徵詢眾孤魂是否已經飽食,在獲「允杯」後,普渡法事即告圓滿。眾會首們遂將大士山、男堂女室、翰林所等抬至預定的化紙場地,與堆積如山的金銀紙錢共同火化。
建醮,亦稱作醮、打醮,為道教的祭典儀式,是臺灣民間常見的大型祭典活動,更是道教各類祭儀中最莊嚴、最盛大的祭祀盛典。醮原為祭神之意,但其意義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不同,時至今日已演變成目前眾所周知的「為還願酬神之大規模祭典」。臺灣道教的發展,融合佛、道、儒三家精神,再加上早年墾拓臺灣之際,遭遇種種艱辛困厄,造成許多無主孤魂的存在,所以人民建醮的目的,不僅僅是祈神酬恩,更添加了施鬼祭魂的雙重意義。
參考資料
1.天后宮簡介,山上天后宮,http://www.tan-ho.org.tw/pages.asp?fid=1&fname=天后宮簡介(瀏覽日期:2022/06/20)
2.祈安醮,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287(瀏覽日期:2022/06/20)
3.劉曉欣,2017/9/6。普度好兄弟吃飽沒?「登座化食」科儀變食千千百百,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85713(瀏覽日期:2022/06/20)
4.陳丁林,2001。玉二媽傳奇:山上天后宮誌暨庚辰科祈安清醮。臺南:山上天后宮。
5.謝宗榮,2016/5/12。【民俗亂彈】先不管舞臺美醜了!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做醮」嗎?,獨立評論@天下,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4/article/4262(瀏覽日期:2022/06/20)
6.賴宗賢,1998。台灣的醮祭與符咒,宗教學研究,1:1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