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山上天后宮舉辦庚辰科三朝祈安清醮時,道士們於三清壇進行分燈旋繞科儀的照片。
山上天后宮於2000年(歲次庚辰)為求國泰民安,地方合境祈謝神明,舉辦為期三日的三朝祈安清醮。醮典期間,道士進行各項科儀的場所,是布置於大殿的內壇,即三清壇。三清壇上,掛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及道德天尊(即所謂三清)與玉皇上帝、紫微大帝等神像畫軸。在法會中,「燈」代表日月星辰之光,因此,齋儀分燈旨在點燃神燈,使生萬光,遍照宇宙。當三清像前皆供上燈火後,道士們便接續點燃手中燈燭,並在壇內旋繞飛舞,手中燈燭有如星空萬點,象徵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達降三天無量之慧光,以拯十極有情之昏暗,萬光一照,遍徹十方。
建醮,亦稱作醮、打醮,為道教的祭典儀式,是臺灣民間常見的大型祭典活動,更是道教各類祭儀中最莊嚴、最盛大的祭祀盛典。醮原為祭神之意,但其意義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不同,時至今日已演變成目前眾所周知的「為還願酬神之大規模祭典」。臺灣道教的發展,融合佛、道、儒三家精神,再加上早年墾拓臺灣之際,遭遇種種艱辛困厄,造成許多無主孤魂的存在,所以人民建醮的目的,不僅僅是祈神酬恩,更添加了施鬼祭魂的雙重意義。
參考資料
1.〈分燈捲簾〉,臺江文化與自然生態網/道壇法事,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C0435700140/temple/temple15.htm(瀏覽日期:111/06/21)
2.〈建醮〉,全國宗教資訊網/宗教知識/宗教儀式,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172(瀏覽日期:111/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