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上天后宮2000三朝祈安清醮_開光點眼儀式2

此為山上天后宮在舉辦庚辰科三朝祈安清醮,法會開始前,以開光鏡為火官大帝、火王、水祖、火鬼、火妹、火部旗、水部旗,行臺內的天師、上帝,護衛醮場的六騎,以及守護燈篙的平安軍等紙糊神祇與旗幟進行開光點眼儀式的照片。

山上天后宮於2000年(歲次庚辰)為求國泰民安,地方合境祈謝神明,舉辦為期三日的三朝祈安清醮。醮典法會開始前,需由高功道長為在醮典期間負有神職使命的各路紙糊神像、旗幟、器物等進行開光點眼儀式。開光儀式需準備白公雞、新毛筆、鏡子、硃砂等物品,在道長上供、焚香、誦經、念咒、焚表後,以新毛筆蘸硃砂與白公雞雞冠上的鮮血,於鏡子上書符咒,使之成為開光鏡後才能進行開光點眼儀式。首先,用蘸有硃砂與公雞血的毛筆點紙糊神像的眼睛,口唸開光咒,同時以開光鏡將光線反射到神像眼中,表示神像能洞察人間善惡,再點神像的七竅與身體各部位,使其能上天入地,活動無礙。這樣才算完成開光點眼儀式。

建醮,亦稱作醮、打醮,為道教的祭典儀式,是臺灣民間常見的大型祭典活動,更是道教各類祭儀中最莊嚴、最盛大的祭祀盛典。醮原為祭神之意,但其意義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不同,時至今日已演變成目前眾所周知的「為還願酬神之大規模祭典」。臺灣道教的發展,融合佛、道、儒三家精神,再加上早年墾拓臺灣之際,遭遇種種艱辛困厄,造成許多無主孤魂的存在,所以人民建醮的目的,不僅僅是祈神酬恩,更添加了施鬼祭魂的雙重意義。


參考資料

1.〈發表啟請〉,臺江文化與自然生態網/道壇法事,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C0435700140/temple/temple15.htm(瀏覽日期:111/06/21)

2.〈建醮〉,全國宗教資訊網/宗教知識/宗教儀式,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172(瀏覽日期:111/05/21)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邱怡靜
  • 創作者
    陳丁林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22/11/3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