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傳統的西藏主食是糌粑,雖然流亡在外的藏人已經很少吃糌粑了,因為糌粑原料「青稞」是西藏高原的作物。青稞炒熟磨粉就是糌粑,通常拌入酥油捏成團食用。青稞耐高寒,能生長在3500公尺以上海拔的高原,所以西藏自治區與阿里地區只有青稞,藏東(青海、四川)地區地勢較低,能夠混種青稞與大麥,能種大麥就有了麵食,例如麵片與饃饃。
饃饃是藏語的譯音,指的是藏式蒸餃或蒸包子,有的地區麵皮薄,類似餃子,有的地區麵皮厚並發酵,即類似包子。但不論包成什麼樣子,饃饃可以說是全西藏,包括境內外都意見一致,最受歡迎的食物。舉凡活動集會、家庭團聚、招待親友,選擇饃饃就絕不會錯,保證賓主盡歡。
此外,因為氂牛,酥油與奶是西藏「最家常的珍寶」,印度或台灣沒有酥油(氂牛奶油),就改將奶油打入茶中,加入一點鹽,成為因地制宜調整配方的「酥油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