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羅潘春美( 1949 年生),所回憶的女性耆老纏頭布(tînn-thâu-pòo)的方式,由小林部落大武壠族居民潘鄔奈示範,攝於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根據小林部落大武壠族居民劉怡均( 1972 年生)所說明,目前各博物館收藏之甲仙一帶大武壠族頭布,長度視個人需求而定,一般在 200 公分以上,寬度則皆在 45 - 47 公分左右,劉怡均猜測可能因此寬度較能完整包覆女子頭髮。
劉怡均說明,根據其外婆毛玉珠(1939 年出生)早年記憶,當時其丈夫的奶奶黃銀娘(1888 年出生)每天都會包頭巾,動作很熟稔,如此頭髮才不會亂,避免工作時受長頭髮干擾。劉怡均轉述毛玉珠耆老所說,她記憶中的頭部纏繞方式是不用打結(沒有纏花),頭布可以包覆頭髮,且非常非常緊,頭布完全不會鬆落。目前各種大武壠族耆老的頭布包覆方式中,以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羅潘春美記憶中的纏法,較接近毛玉珠所描述者,步驟如下:
稍微整理女子長髮,使之自然下垂不散亂,再以頭布一端完整包覆下垂的長髮。
將已包覆長髮的頭布,順勢從左耳往前繞,以順時針方式不斷纏繞頭部,直到頭布末端。
將頭布末端塞進纏起來的頭布裡,完成收尾。
從 1871 年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於荖濃溪谷時,所留影之《A fishing party near Lau-long》此攝影作品,可見畫面中各女子頭布纏繞方式均不相同,或可認知當年纏頭布有多樣變化,沒有所謂正確版本。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6 月 27 日訪問劉怡均後,參考游永福等著作資料撰寫編輯,數位物件紀錄日期為 2022 年 7 月 2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