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楠梓仙溪流域大武壠族獵具製作法:松鼠橋

圖為小林部落的松鼠橋、松鼠橋機關特寫,以及小林部落耆老劉陳秀蓉( 1951 年生)架設松鼠橋之情形,攝於高雄市甲仙區五里埔社區。此松鼠橋由 2 根一粗一細之麻竹所製,粗麻竹全長 126 公分,細麻竹長 95 公分,是劉陳秀蓉耆老發明以捕捉松鼠之陷阱。

劉陳秀蓉耆老原居於臺南市南化區平坑仔,搬遷至小林部落後發明此陷阱,以利用松鼠喜愛在樹枝間覓食的特性捕捉之。根據劉陳秀蓉耆老所說,此松鼠陷阱以一粗一細共 2 根麻竹所製,流程如下:

  1. 在粗麻竹的右端下緣鑽一孔洞,並將細麻竹插進去。

  2. 在粗麻竹的左端由上而下鑽 3 孔,其中左右兩孔插入呈ㄇ字型之銅線,銅線下方承接下方的細麻竹;中間一孔插入另一根銅線(如圖中藍色銅線所示),上方綁香蕉等松鼠喜食且柔軟之餌料,下方緊緊套住下方的細麻竹。

  3. 若細麻竹重量不夠,可在銅線處加上石頭等重物,以增加重量。

劉陳秀蓉耆老說明道,當松鼠跑到粗麻竹上吃餌料,餌料吃完的時候,原本綁縛餌料的銅線會往下沉,此時松鼠受驚欲逃跑時,無論往左往右,都會被左右兩孔洞的ㄇ字型銅線壓住,於是可順利捕捉之。

劉陳秀蓉耆老是小林部落少數擅長製作陷阱捕捉獵物之女性,不但熟稔石板陷阱等其他傳統陷阱,也會發明新式陷阱,可知山區居民不斷發明新狩獵方式的智慧,也呈現少見女性獵人在此方面的創意。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4 月 21 日訪問劉陳秀蓉後撰寫編輯,數位物件紀錄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8 日與 6 月 18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 所屬族群說明
    大武壠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