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吉綠( 1949 年生),所示範之套圈陷阱「鈕仔」的製作方式,攝於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鈕仔(liú-á)」是小林、匏仔寮等部落常見套圈陷阱之一,常用來捕捉老鼠、兔子等小型獵物,通常佈置於獵徑上,趁其經過而不注意時,套住小動物之頸部,以此捕獲之。
以下為徐吉綠耆老所示範之「鈕仔」陷阱製作方式:
準備釣竿與套繩支架
準備木頭一根作為釣竿,本示範所用長度為 120 公分,樹種以水錦樹等強韌又有彈性之樹種為佳,但實際上捕捉小型動物對釣竿材質並不會特別要求。
另準備各為 80、24 公分的樹枝,以作為套繩支架,樹種不拘。
製作套繩
準備一繩索作為套繩,長度可與釣竿同長。早期材質為苧麻,近代為鐵絲,本示範則以塑膠繩做示範。
佈置釣竿
將釣竿末端削尖,穩穩插入地面。
佈置套繩支架
選擇獵物習慣經過之獸徑,將 80 公分樹枝末端削尖,穩穩插入地面後,將另一根較短之樹枝以垂直方式固定於第一根樹枝上方。支架實際高度可依獵物體型而定。
佈置套繩
將套繩一端綁縛於釣竿末端,並將套繩另一端製作成一直徑約 24 公分之套圈,並將套繩往下拉緊,將套圈固定於套繩支架中兩樹枝交叉處之後,將套圈輕放在支架之水平樹枝上。
佈置完成後,一但小動物經過,其頸部就可能被套在套圈中。看似簡單的陷阱,對小型動物非常有效,另人佩服早期獵人的山林智慧。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徐吉綠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28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7 月 15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