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吉綠( 1949 年生)所使用的短柄鐮刀,當地族人稱「草鍥仔(tsháu-keh-á)」,另有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大林( 1949 年生)以此刀修整笱頭藤的情形,攝於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此草鍥仔總長 48 公分:刀柄 24 公分,以木材所製;刀刃同樣長 24 公分,以精鐵所製。是製作漁具或獵具而需上山取得草材或藤材時,不可或缺的工具。
根據徐吉綠耆老所說明,部落早期如要製作常見漁具如魚笱、笱頭等,需採集刺竹、黃藤、笱頭藤(kô-thâu-tîn,多花油柑(Phyllanthus multiflorus Willd.)之俗名)等重要材料時,草鍥仔是最好用的採集刀具。相較於一般平頭無刀尖的柴刀,草鍥仔刀刃彎曲,方便像鐮刀一樣割取生長在地表或與人身同高的植物,但刀柄又比鐮刀短,機動性高。例如當黃藤被拉下來之後,就可以草鍥仔割斷。
此外,徐吉綠耆老說草鍥仔除了主要用來採集工藝用植物,在剖竹篾時,也可拿來取代竹篾刀使用,或代替刨刀修整笱頭藤的表面。也因此只要有在山林裡工作需求的族人,幾乎人手一把草鍥仔,是最常見也最泛用的刀具。
漁獵工具製作過程的不同需求,固然可以不同專用的工具完成,但對熟稔山林工作、工藝使用即是生活的族人來說,單一刀具已足以應付大多數工作。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5 月 27 日訪問徐吉綠、徐大林後撰寫編輯,數位物件紀錄日期為 2022 年 5 月 2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