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以歐亞水獺的腳趾所製成的法器,據信有化魚刺之效力,攝於高雄市甲仙區五里埔。此歐亞水獺的腳趾法器長 3 公分,由小林部落大武壠族居民劉國和所收藏。歐亞水獺(Lutra lutra)過去曾在臺灣本島海拔 1,500 公尺以下的溪流廣泛分布,爾後因皮草獵人捕獵及河川棲地破壞等原因而慢慢消跡,最後一次官方紀錄為 1989 年於楠梓仙溪上游捕獲 2 隻,小林部落於 1980 年代也仍有獵人誤捕水獺之紀錄,也因而留下相關傳說。
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劉福元( 1940 年生)説,這一生曾 3 次親眼看過族人捕獲水獺,第一次在他 11、12 歲左右(1951-1952 年間),第二、三次也都約莫在 1950 年代。另根據劉福元耆老以及小林部落耆老徐巧芳( 1944 年生)兩位大武壠族耆老所言,小林部落最後一次有族人捕獲水獺之紀錄,則是 1980 年代由邦姓人家在小林部落與那瑪夏間的二號橋一帶的楠梓仙溪河岸,以捕獸夾誤捕水獺。
據劉福元耆老所言,水獺深諳水性,常在潭底捕捉鰻魚,因而有許多與水獺習性有關的衍生說法,例如會稱擅長游泳的族人像水獺一樣。另族人捕獲水獺會砍其四肢腳爪,以製作成法器,可用來去除卡在喉嚨中的魚刺。徐巧芳耆老說,過去一但有人魚刺卡在喉嚨,便向他人相借水獺爪法器,接著手持法器,向患者的喉嚨由上而下隔空比劃爪子抓搔的動作,口中同時唸著「師傅到、師傅到(sai-hū kàu, sai-hū kàu)」,患者喉嚨的魚刺就會神奇地化掉,屢次不爽。當地居民會稱水獺爪法器為「tsuí-thuah-jiáu」。
另根據劉福元耆老於小林部落所聞,水獺皮可製成棉被,稱為「八卦皮」(pat-kuà-phuê);據說夜晚的露水絕不會停留在八卦皮上,不管尺寸多大都有此神奇效力,可讓使用的人不受夜晚露水的濕氣困擾。
水獺爪法器治魚刺與八卦爪的傳聞,分別反映了水獺嗜吃魚類與深諳水性的特性,也呈現溪流生態與周遭人群文化之連結。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4 月 15 日訪問劉福元、徐巧芳後,參考內政部營建署等著作資料撰寫編輯,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30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