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楠梓仙溪大武壠族夜祭相關文化:夜祭場上的向甕

圖為小林部落公廨裡的向甕,拍攝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部落;此向甕為陶製,高 48 公分,甕底直徑 19 公分,內裝盛受太祖祈福過的向酒,族人稱為「mimaw」。日本語言學者淺井惠倫,曾於 1930 年代起,於臺南至高雄一帶,錄製大武壠等族聚落之影音內容;其中針對一幕小林部落大武壠族人示範祭舞「牽戲」之鏡頭,阿里關部落大武壠族居民葉志禮及根據小林部落大武壠族居民徐銘駿( 1982 年生)均表示,舞圈中央的物體可能為代表最高祖靈「太祖」的甕。

徐銘駿說,他曾聽聞有長輩家中祭祀太祖,以一個甕上面蓋紅布的形式進行祭祀。他針對這個案例進行猜想,淺井惠倫所拍攝的牽戲影像畫面中並沒有看見任何建築與大武壠族 Kuba 型制一樣的家屋,是否在這個牽戲畫面中所代表的長茅是向神柱,置放在長茅旁的甕則是祖靈(大武壠族的祖靈信仰是透過對甕的祭拜來呈現,例如甲仙埔與荖濃部落的太祖信仰呈現等)。不過實情為何,也不得而知,族人只能盡自己所知的經驗,進行拼湊。

葉志禮說,畫面中族人牽戲前方的甕是太祖,長茅代表向神柱,甕旁的酒瓶則是媒介,在牽戲前會滴幾滴酒水到甕裡面,是一個訊息的傳遞,而早期大武壠族的歌謠與牽戲是不能亂牽的,必須是要有祖靈在的空間才能這樣吟唱歌謠與牽圈。

目前小林夜祭也會將公廨中的甕搬到外面置放在部落族人牽戲圍舞的廣場上,對小林部落族人而言,這是把太祖祈福過的向酒拿來跟族人分享,祝福大家平安。

透過與聚落居民、族人針對歷史影像進行訪談,儘管隨著時代的變遷,習俗或是儀式的進行已非當年的狀況,但仍能從留存至今的狀況,從中找尋可能相似的跡象或是連結點,進而予以拼湊。我們得以從族人的經驗以及影像中的狀況,進而討論儀式、習俗背後所透漏的觀念為何。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徐銘駿、葉志禮後,參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等著作資料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5 月 26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10 月 25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2/10/25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