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楠梓仙溪流域大武壠族獵具:管刀

圖為甲仙地區大武壠族人所使用的管刀,由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劉福元( 1940 年生)所收藏,攝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部落。早期生活物資取得不易,日常生活所需多需透過人力取得與處理,此時身邊若有利器可切割使用,將會方便許多,如照片中的管刀就可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上。

管刀是一種多用途的刀具,可用來砍草、砍柴、分割肉類等用途,長度約為 1 尺長,握把約手掌握起的長度,其餘皆為刀身。整體均為鐵材所製,刀鋒為單刀刃;根據大田社區耆老鍾瓊美( 1935 年生)所說,由於此刀握把為中空,因而稱為「管刀」。由於管刀之握把為中空,因此可加裝竹子或鐵管,延伸其長度,可作為砍草、刺殺獵物用。收納時以兩片木片合成,並根據刀身弧度修飾而成的刀鞘收納,可掛於腰旁方便攜帶;刀鋒若鈍會買磨刀石自行磨利。

根據阿里關部落耆老劉增雄( 1945 年生)說,管刀亦可稱為「尖尾刀」或「番仔刀」,一般多為居民購自五金行,並非自製,無論是山豬或家豬,都可用管刀分割。在用途上,大田社區大武壠族裔耆老潘金福( 1940 年生)補充說,管刀亦可拿來斬木材。鍾瓊美耆老則說,若是用於斬竹子、剖竹篾也比柴刀好用。

透過社區居民的口述,我們可以認識管刀由於使用上的方便,已成為早期大田社區鄰近地區的居民生活用品之一,並可依照需求,進行改裝、加長,在應用上十分廣泛,由此可一窺早期人們生活的面貌。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鍾瓊美、劉增雄、潘金福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11 日、 4 月 14 日、 4 月 15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1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2/4/21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