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吉綠( 1949 年生)所重製的獵寮,攝於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此獵寮長約 55 公分,寬約 50 公分,高約 200 公分,主要由長枝竹製作。根據徐吉綠耆老所說,過去部落族人上山狩獵,往往耗時一整天,而臨時搭建的獵寮便是獵人休息小歇不可或缺的場所。
徐吉綠耆老稱獵寮為「工寮(kang-liâu)」,可見是上山狩獵或做工,都可能搭建之簡易構築。根據徐吉綠耆老說明,過去上山狩獵動輒一天,為便利於森林裡休息,往往會在抵達獵場後不久,就先搭建獵寮。徐吉綠耆老說,早期族人通常在上午 7-8 點出發上山狩獵,直到下午 4 點左右才返回部落,這中間如果累了,就可以坐在獵寮裡午睡,或抽根菸,好不愜意。徐吉綠耆老強調說,早期小林部落的獵人通常在白天狩獵放陷阱,日落前就會趕快下山,現代有些年輕族人入夜後才進山狩獵,甚至在山中過夜,與他那年代的文化並不相同。
徐吉綠耆老補充道,他和其他耆老過去也曾幾次遇到隔日一早再次入山時,卻發現獵寮裡有人過夜的蹤跡,並從遺留的物品等判斷是更深山的原住民族人在前一夜狩獵時,看見小林部落族人搭建的獵寮,就索性在此過夜休息,而省下自行搭建獵寮的工夫。
除此之外,許多山中神奇的事也偶爾在獵寮發生,例如根據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大林( 1949 年生)所說,有次到山上工作,必須在山中過夜,卻只準備金紙,忘了帶雞肉祭拜山中祖靈,於是心想隔天友人會帶雞肉上山,屆時再連同雞肉一起祭拜,當天就先不祭拜了;結果當晚在獵寮睡覺時,就夢到一位老人家向他討包袱,意思是怎麼沒有燒金紙給祂。
獵寮是早期小林部落族人山林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同族群在不同時段利用獵寮的回憶,也間接透露出同是山林狩獵,似乎也有作息上的差異。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6 月 8 日訪問徐吉綠、徐大林後撰寫編輯,數位物件紀錄日期為 2022 年 5 月 1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