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楠梓仙溪流域大武壠族獵具:刀架

圖為在刀架,攝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部落。早期生活物資取得不易,日常生活所需多需透過人力取得與處理,此時身邊若有利器可切割使用,將會方便許多。為了方便攜帶,往往需要可放置利器的裝置,因此便有刀架的使用。早期從大田社區到小林部落的居民都有使用刀架的經驗。

刀架是用來方便攜帶刀具的木架,當需要攜帶刀具時,就能把刀放在刀架上,把刀架繫在腰上。刀架是由一塊四方形的木頭長約 15 公分、厚約 4 公分的木頭,與一片釘在木頭上的木片組成。大田社區耆老鍾瓊美( 1935 年生)說,在放置刀具時,刀刃會夾在木塊與木片之間,手柄則會被木片卡住固定。一個刀架大多只放一支刀具,最多放置兩支,從較大的柴刀到較小的苧麻刀都可以放,十分方便,唯放置刀具時,如鐮刀,要注意將刀刃處朝外放置,才不會割傷自己。

製作刀架的木材並沒有特別限制,據鍾瓊美耆老說法,眾多木材中,以質地較硬的相思木或龍眼木為佳。到山上將合適的木頭鋸回家之後,再用刀具將木材修整成四方形之後,並使表面修整平滑,避免手因使用而被木頭纖維刺傷。接著將木片釘上去之後,再鑽孔進行綁線。當時的鑽子是手動的,需先將鑽子燒紅再鑽進木頭裡成孔。之後再綁上苧麻線,攜帶時綁在褲頭上便可。

根據刀架的使用,可以間接認識到居民使用刀具的需求,並由此認識到居民在進行砍草、砍柴、分割肉類等需要刀具的活動時,會攜帶刀架繫在腰間,一來可置放刀具,二來可降低利器隨意放置可能產生傷人的機會。另外從刀架材料的擇取上,可以認識到當地居民會依照木材的質地,挑選出合適且耐用的材料製作成生活用品。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鍾瓊美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14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8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2/4/28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