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楠梓仙溪流域大武壠族漁獵衍生行為及物品:以羊角勾編織網袋之方式

圖為小林部落大武壠族居民潘燕玉( 1963 年生)示範利用羊角鉤進行編織的情況,攝於高雄市甲仙區五里埔小林部落。在早期未有塑膠以及其他人工材質的時代,人們為生活上的方便,會自行製作物件進行使用。對於居住在楠梓仙溪流域的大武壠族人而言,無論平日生活器具的裝載,或是出外狩獵獵物裝盛,都需要特製的容器,族人們稱這樣的器具為網袋。網袋需要特定的器具羊角鉤,利用特定的織法才得以完成。。

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劉章文( 1924 年生)說,網袋是小林部落相當常見且重要的器物,主要用於裝盛狩獵到的獵物,當中的編織需要使用由長鬃山羊角所製成的羊角鉤。因為羊角鉤的特質較為堅硬耐用,其尖銳處亦可方便進行編織,為目前所見最符合勾織網袋原理的材質。

網袋的編織上,劉章文耆老說,運用羊角勾來勾網袋時,需要準備兩支竹籤,將麻線打一個活結在竹籤上,第一個活結綁上後,接著利用右手將麻線以套圈方式,套上竹籤。當麻線都套上後,將竹子右邊往左邊翻過來,使麻線的起頭在竹籤的左邊,拿出第二支竹籤(定目用),將羊角鉤鑽過第一個結的底部,病將外面那條麻線往內鉤進來線往第一個結鉤進來後,麻線會在第二支竹籤上形成一個線耳,以此方式進行。

劉章文耆老介紹網袋的織法:網袋的勾織方式需要透過使用兩根細木棒當輔助,套上麻繩後開始起頭,再運用羊角勾開始勾織,木棒的大小會決定網目的大小,越小越精細密集。待勾織到一定大小的程度後則是要使用布袋針加上藤圈開始來收緊袋口,藤圈的製作可以運用柚葉藤及黃藤這兩種植物來製作。

網袋是獵人常見的工具,更因為使用者常為男性,因此在製作上也以男性為主。隨著產業的變遷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儘管小林部落仍有族人持續進行狩獵,狩獵技藝的傳承仍受到挑戰,也因此編織網袋的技術,也遭受傳承的問題。透過劉章文耆老所述的編織手法,可以知曉網袋的編織過程,進而紀錄小林部落常用的編織手法,是相當珍貴的知識內容。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劉章文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7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7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 所屬族群說明
    大武壠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