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荖濃部落大武壠族耆老潘鳳英示範早期耆老將菸斗穿戴於頭巾上之方式,攝於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根據潘鳳英等耆老的回憶,部落耆老常菸斗不離身,也因而可見他們各種攜帶菸斗的方式,在地稱菸斗為「hun-tshue」。
根據潘鳳英耆老說明,早期部落耆老常包頭布(pau thâu-pòo,戴頭巾),無論男女,頭布的顏色以黑色為主。菸斗不離身的耆老,也常隨手將菸斗插在頭布上。潘鳳英耆老補充道,有時遇到小孩不聽話,或年輕人不受教,長輩還會突然從頭布上摘下菸斗,倏地往他們頭上敲打下去,「那個打人非常痛!」
另根據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吉綠( 1949 年生)所說,除了頭布之外,部落耆老也常將菸斗隨手插在早期服飾寬大的領口,甚至放到忘記。他自己就曾遇過長輩問他:「少年欸,你有看到我的薰吹(hun-tshue,菸斗)無?」當時約 17-18 歲(約 1966 - 1967 年)的徐吉綠耆老於是回答:「就在你肩膀啊!」
由上述可知,至少在 1960 年代,菸斗都仍然是楠梓仙溪到荖濃溪流域大武壠族的日常,但無論是潘鳳英耆老、徐吉綠耆老,或大田社區耆老鍾瓊美( 1935 年生),都說這種採桂竹地下莖所製的菸斗文化,僅限於長輩之間,因此對當時還年輕的他們來說,頭上或領口插根菸斗,幾乎等同當年長輩的形象。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4 月 12 日訪問鍾瓊美、4 月 16 日訪問潘鳳英、於 6 月 8 日訪問徐吉綠後撰寫編輯,數位物件紀錄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16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