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楠梓仙溪流域大武壠族狩獵法:捕捉野兔的方式

圖為大田社區耆老鍾瓊美( 1935 年生),描述早期居民會前往捕捉野兔之情形,攝於高雄市甲仙區大田社區活動中心。早期於楠梓仙溪畔可見野兔的蹤跡,對於當地居民而言,野兔肉相當鮮美,是重要的蛋白質獲取來源,而捕捉野兔的回憶更是當地耆老難忘的經驗。

鍾瓊美耆老說,在她十幾歲(約 1945 -1954年間)的時候,爸爸都會去溪埔抓野兔。在她的記憶裡,位置約從現今大田社區活動中心往東邊走,直到甲仙大橋附近,便有野兔的蹤跡,野兔都會在溪埔邊喝水、吃草。抓野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鐵製的「剪仔(tsián-á,捕獸夾)」,為四角型,兩片打開之後有兩個鐵條撐著,另有一條鐵線勾著固定,中間有一塊鐵片,兔子路過踩到中間的鐵片,兩片剪仔就會把兔子腳夾起來。使用剪仔之前,要先找尋兔子會經過的路徑,常常是溪埔邊草地較光禿的地方,接著挖洞,放上木頭阻斷野兔的路,讓野兔只能往剪仔靠近,就能順利捕捉。另一種捉野兔的方式,是以竹竿綁上用苧麻做成的圓線圈,固定在地上,等兔子走過去之後,腳就會被圓線圈綁緊,吊到半空中。通常都是下午的時候去放陷阱,早上天一亮就要馬上去巡,不然很容易就被別人拿走。。

鍾瓊美耆老說,抓到的野兔體型較小,外觀多為灰色的。以前的野兔數量很多,容易捕捉,但是現在因為噴灑農藥的關係,野兔去芭樂園、香蕉園附近吃草就會連帶吃到農藥,因而死去,現在已經看不到野兔的蹤跡。在處理與烹煮方面,野兔抓回來後,先用滾水燙過再剝皮,接著剁成一塊一塊,就可以加自己用芥菜醃的鹹菜下去燉湯,相當美味。

從在地居民捕捉野兔的經驗中,可以感受到隨著時代變遷,因而造成物種棲息地的變化。原先可在楠梓仙溪畔發現野兔的蹤跡,但因農藥的大量使用,連帶影響野兔的活動範圍,甚至導致現今已無法在溪畔發現野兔的蹤影。也因為如此,捕捉野兔以及相關器具使用的經驗,僅能從在地耆老的口述中得知。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鍾瓊美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14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14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