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巴宰原鄉文化園區山林環境中的族語展示牌,上頭寫著:「肉藤 hawas 」,攝於南投縣埔里鎮南村里南村二巷山區的巴宰原鄉文化園區林道。巴宰族人自 2000 年開始投入部落文化復振運動以來,就相當注重部落語言的傳承,並且在與愛蘭教會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合作下,持續推廣巴宰族語的學習與使用。因此,進到巴宰原鄉文化園區的山林環境時,可以發現族人用心地在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或是地景環境上,以木製的標語寫上中文與巴宰族語,讓進入到該空間的人可以透過這些標語一同學習巴宰語。
巴宰族耆老潘英傑(1949 年出生)說,在做巴宰文化復振運動的時候,因為特別想到要用母語來呈現族群文化特色,所以近年來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通識課程合作。自 2018 年開始就讓老師帶學生到愛蘭教會學習巴宰族的遷徙歷史以及巴宰族語,並且在學期內透過課程培力,促使學生與聚落居民一起製作族語的展示牌且安放到林道上,逐步完成現今豐富樣貌。族語展示牌的設立不僅增添聚落林道的可看性,也連結巴宰族人傳統山林知識的內容。潘英傑耆老補充道:「來到這邊就是可以認識以前巴宰的文化,有母語可以給大家看,像植物看是吃的、藥用的都可以做介紹。」。
如今若是造訪巴宰原鄉文化園區,即可望見山林之中的族語展示牌,作為巴宰文化與森林步道的連結,將部落的傳統知識和自然界的動植物相呼應。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潘英傑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5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23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