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與影片為噶哈巫族人於 2021 年祖靈祭期間,於眉溪所舉行「送大魚」儀式時,於牛眠橋上呼喊祭詞,以及將魚隻拋入眉溪之情形;本次儀式由牛眠社區發展協會所發起,參與者包含牛眠、大湳等聚落噶哈巫族人,攝於南投縣埔里鎮牛眠橋上。根據噶哈巫族青年潘正浩所述,早期於農曆 11 月 13 日舉行捉大魚儀式後,緊接著農曆 11 月 15 日祖靈祭當日清晨舉行送大魚儀式;而衛惠林所著,於 1981 年所出版之《埔里巴宰七社志》一書亦記載類似儀式,但舉辦時間則為「全社男子出漁(送大魚)」之 5 日後。
根據潘正浩所述,早期農曆 11 月 15 日黎明前,每家戶男子便自長至幼,依序將包好的魚送到門外給祖靈,同時喊:「hagehagezen alo a-ai matau a alau-i! nahani pahajing matau a alau-i!(祖先們來拿大魚吧!我們要送大魚了,來拿吧!)」待送大魚儀式完成後,聚落才敲鑼聲起,族人互相祝賀,慶祝噶哈巫族新年之到來。當代噶哈巫族以聚落為單位進行送大魚儀式,因此不再是各家戶將魚送至門外給祖靈,而是於農曆 11 月 15 日清晨,由聚落男子將包好的魚連同魚簍,自集會所門口屋簷取下後,集體徒步至牛眠橋,將魚簍中的魚拋至橋下的眉溪,完成送大魚儀式。
由聚落集體舉行送大魚儀式,可看出噶哈巫族人如何順應社會變遷調整祭儀形式,以傳承固有文化。而從祖靈祭期間與眉溪慎而敬之的互動內涵,亦可看出族人與生活周遭水文的依附關係。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與噶哈巫語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潘正浩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13 年 12 月 13 日、2021 年 12 月 17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1 年 12 月 17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