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蜈蚣崙的兒時遊戲:釣土牛

圖為眉溪河床上的蟻獅坑,以及「釣土牛」的示範影片,攝於南投縣埔里鎮蜈蚣里蜈蚣崙聚落周遭的眉溪河床。蟻獅是脈翅目蟻蛉科昆蟲的幼蟲,臺灣民間稱之為「土牛」,常見於眉溪周遭田野或河床沙地,會以巢穴作為中心,製作一圓形漏斗狀陷阱,待螞蟻等獵物走進陷阱而滑至巢穴正上方後,再伺機獵食之。人們因而利用蟻獅此特性,以頭髮在其巢穴釣之,又稱「釣土牛(tiò-thóo-gû)」,是過去農業社會時,蜈蚣崙聚落孩子們打發時間的遊戲。

根據蜈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萬育所說,釣土牛時需先準備一根長頭髮,尤其女生的頭髮較長,可以捕捉到較多蟻獅;若沒有頭髮,以芒草等植物細長的葉子亦可。找到蟻獅的巢穴後,便將頭髮伸到巢穴上方搖晃擾動,讓巢穴底部的蟻獅以為有獵物掉進陷阱中,進而伸出嘴鉗咬住頭髮,就可趁機將蟻獅拉出巢穴,並以頭髮綁住蟻獅。接著可以此蟻獅當誘餌,放到其他巢穴中釣出更多蟻獅。

蟻獅常見於臺灣低海拔山區溪流沙岸。「釣土牛」既是眉溪沿岸居民之兒時消遣,也可視為人們對居住周遭自然環境之探索。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陳萬育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1 年 10 月 29 日,照片與影像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3 月 14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 所屬族群說明
    噶哈巫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