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楠梓仙溪大武壠族漁獵相關祭祀文化:那瑪夏獵人懼怕的放向

圖為小林部落立向竹的儀式畫面,攝於高雄市甲仙區五里埔小林部落。根據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大林( 1949 年生)說,「放向」是指施放咒術的動作。原則上除由咒語構成之外,也要有一個明確的信號,夜祭時所立的向竹上,懸掛的那一束稻草也是放向的信號;但除了夜祭向竹的放向是特定時間之外,一般在野外的放向並不會有特定時間才能放向的禁忌或者規則,例如若在野外看見芒草或者甜根子草綁成一個結,就表示有人在此地放向,而結就是信號。楠梓仙溪流域聚落便流傳有居住於那瑪夏地區的原住民族群,懼怕大武壠族小林部落放向的傳言。

根據徐大林耆老所說,放向的理由如下:保護自己;防止其他族群來危害自己;防止別人不能擅自取用自己的東西、作物等。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周坤全( 1924 年生)以及徐大林耆老均表示,附近那瑪夏布農族人很害怕小林部落大武壠族人的放向,而小林部落的族人也害怕那瑪夏族人的放向,這是由於兩方的咒術都很厲害。徐大林耆老補充說,早期那瑪夏族人之所以懼怕小林部落的大武壠族人放向,其中一個原因為小林部落族人除祖靈信仰之外,亦有玄天上帝信仰,由於瑪夏族人對於民間信仰所使用的符令並不熟悉,因此對符令的使用感到害怕。

徐大林耆老說,現今小林部落內已無人會放向,在現今的小林部落,放向也非禁忌,但族人對於放向這件事仍保留謹慎態度便是。

從小林部落族人與那瑪夏賽布農族人雙方對於彼此的咒術文化均感到懼怕一事,可發現有趣的族群互動狀況。一來是雙方均對於未知的狀況,直接採取懼怕的狀態去因應,也因此瑪夏賽布農族人不懂符令的使用,便認為小林部落族人的咒術強大,而小林部落族人也因不了解那瑪夏賽布農族人的狀況,亦對其咒術文化感到懼怕。二來則是由此發現小林部落咒術文化的概念,可由此進而深度理解相關祭儀文化。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徐大林、周坤全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6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17 年 11 月 3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 所屬族群說明
    大武壠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