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楠梓仙溪大武壠族夜祭相關文化:夜祭場上的三具酒瓶

圖為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周坤全( 1924 年生),詮釋早期紀錄中夜祭場上酒瓶之情形,拍攝於臺南市安南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日本語言學者淺井惠倫,曾於 1930 年代起,於臺南至高雄一帶,錄製大武壠等族聚落之影音內容;其中針對一幕小林部落大武壠族人示範祭舞「牽戲」之鏡頭,周坤全耆老即表示圍繞著舞圈中地面上甕的三個物件為酒瓶。

根據周坤全耆老所述,族人牽戲的正前方插著一把長茅,一個甕,以及一個站立與兩個橫倒的酒瓶,而酒瓶的開口方向皆對準同一方位呈現出三角形的空間概念。周坤全耆老認為,由三具酒瓶形成的三角空間,是「做向(施法)」的空間,而酒瓶內的酒就是「做向」的信號。根據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大林( 1949 年生)之說法,在大武壠族人的概念裡,放向是指施放咒術的動作。原則上除由咒語構成之外,也要有一個明確的信號,例如若在野外看見芒草或者甜根子草綁成一個結,就表示有人在此地放向,而結就是信號。

透過與耆老針對歷史影像進行訪談,往往能得到出乎意料的結果與答案。儘管隨著時代的變遷,即使是耆老也未能完全針對更早期年代所發生的事物進行全面的解讀,但仍能從蛛絲馬跡當中試圖抽絲剝繭,將歷史拼圖一片片補上。我們便從周坤全耆老的記憶中,得以與淺井惠倫影像中所出現的情形進行比對,進而理出「使用鑲鐵的器具敲擊地面所發出的聲響,可驅除不好的靈體」一事,並可再由此進一步釐清大武壠族的宗教觀。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周坤全、徐大林後,參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等著作資料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6 日、 5 月 26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5 月 12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無明確時間)。〈淺井惠倫的錄音史料〉。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音聲 100 年。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Location/Detail/83b89830-f044-42c6-9f88-2edc0ad4f1be
  •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 所屬族群說明
    大武壠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