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楠梓仙溪流域大武壠族民族植物:菖蒲

圖片為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部落族人所種植的菖蒲,攝於高雄市杉林區上平里日光三街35號的居民家屋前。早期居住在山林的居民,由於所處的居住環境緊鄰山野,因此常會在居住空間發現野生的蛇鼠等動物,此時居民會善用植物知識,透過植物的應用,避免蛇鼠等動物進入到家屋中。

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大林( 1949 年生)說,菖蒲在大武壠族語稱為 kilang,喜愛日照短暫且潮濕陰涼處,不喜全日照旱地的生長環境。因此菖蒲若種植在土地乾枯的環境中,會長得非常不好,為此小林部落的耆老們會特地將菖蒲種植在家屋的角落、樹下等區域。這樣的處理,一方面因應植物特性,另一方面因族人認為菖蒲可以驅走不好的東西,也能防蛇,因此在小林部落,菖蒲會種植在家屋附近為主。

徐大林耆老說,目前族人普遍運用菖蒲的方式多以驅邪為主,例如在族人的認知裡,參與喪儀容易沾染不好的東西,因此出席喪禮的時候會摘取一小段的菖蒲葉子隨身攜帶在身上;另外也會在端午節(五月節)時,將菖蒲懸掛在門口驅邪。

小林族人對於菖蒲的應用,透露族人對於植物特性的觀察,進而結合生活經驗使用。由於菖蒲喜日照短暫且潮濕陰涼的環境,對於族人而言更適合栽種在家屋的角落,除驅邪用途外,對於居住在林野中的小林部落居民而言,亦能驅趕蛇類。另外菖蒲的其他應用,也延續菖蒲能驅邪的特性而設。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徐大林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6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7 月 14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 所屬族群說明
    大武壠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