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眉溪沿岸的植物利用:甜根仔草

圖為眉溪河堤邊的甜根仔草與甜根仔草製成的掃把,分別攝於南投縣埔里鎮蜈蚣里蜈蚣崙聚落的眉溪河岸與聚落內部。每年八、九月要進入秋天的季節,在眉溪或墘溪的河畔上都可以看到甜根仔草開花,形成像地毯一般白茫茫的一片,甚至噶哈巫族人潘寶鳳說:「我們這邊會稱為『守城八月雪』。」

蜈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萬育提到在地族人運用甜根仔草的方式,以前聚落的河畔上不會像現在一樣,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甜根仔草;因為過去農業社會沒有塑膠產品,許多家庭用具都要靠自己製作,而噶哈巫族人都會在八、九月份去河邊採收甜根仔草,拿回家曬乾後綁成掃把,在家家戶戶的採收下,造成岸邊的甜根仔草不多。關於甜根仔草的族語,在地文史工作者翁勤雯根據已故守城聚落耆老潘德興之說法:「在噶哈巫語裡,會將芒草、蘆葦、五節芒、甜根仔草泛稱為『hayahay』。」這些植物都是禾本科植物(林佩蓉, 2020 ),多生長在水域,由於外觀相似,因此容易被混淆為同種植物(楊國禎, 2004 )。

甜根仔草在秋天的水邊隨處可見,在跟隨著長輩一邊回憶,一邊漫步在眉溪河邊後,才發現早期的噶哈巫族人可將不起眼的野草,經由巧思轉變為掃把。雖然物質豐足的現在已經少見甜根仔草做的掃把,但只要族人還記得這項技藝,未來還是有機會將傳統掃把重現。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族語由翁勤雯提供,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陳萬育、潘寶鳳後,參考林佩蓉、楊國禎等著作資料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1 年 10 月 31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2 月 18 日、 2022 年 5 月 2 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資料來源
    林佩蓉(2020)。〈菅芒花的春天〉。蘭博電子報。https://www.lym.gov.tw/ch/collection/epaper/epaper-detail/22931802-4983-11ea-a67a-2760f1289ae7/;楊國禎(2004)。〈甜根子草、芒草、蘆葦、蘆竹──將秋天妝點成銀白世界〉。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5154
  •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 所屬族群說明
    噶哈巫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