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噶哈巫族無袖長衣下擺織片

照片為噶哈巫族無袖長衣下擺的織片,長約 30 公分,寬約 15 公分,由噶哈巫族青年潘正浩於 2020 年以麻、羊毛等材質所重製。根據潘正浩所述,此織片採取顯緯式經線挑花之技法,意指以緯線呈現圖紋,是噶哈巫族常見技法。另根據噶哈巫語研究者翁勤雯所述,她曾在噶哈巫族聚落聽過以「 bakabak」 表示手織的無袖傳統服,或也因而可指此織片所屬的無袖長衣。

根據潘正浩說明,噶哈巫族長衣若作為外搭,織紋會佈滿全衣,國立臺灣博物館稱之為「全織型」;若作為內搭,則由於上部被外搭長衣遮住,因此只有下擺有織紋,即為照片所示之織片,國立臺灣博物館稱之為「留白型」。潘正浩補充道,此物件紅色小格等圖紋配置與構成概念,均是大湳、牛眠、蜈蚣崙、守城等噶哈巫族四聚落所常見。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平埔族群早已不再製作早期服飾,然而也有像潘正浩等年輕世代努力學習傳統技法,分析博物館收藏之織品,並進行重製工作,既是個人對編織工藝的興趣與執著,也展現了年輕族人的族群認同。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潘正浩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1 年 12 月 29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3 月 13 日。族語為 2022 年 4 月 24 日訪問自翁勤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創作者
    潘正浩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2/3/13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1966年以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