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蜈蚣崙聚落傳承的祭典用銅鑼以及敲擊銅鑼用棒槌,攝於南投縣埔里鎮蜈蚣里蜈蚣崙聚落。根據噶哈巫語研究者翁勤雯採集自噶哈巫族耆老潘德興,噶哈巫語稱「銅鑼」為「duan duan 」或「duai duai」。每逢埔里噶哈巫族祭典,噶哈巫族人會帶著銅鑼,沿著聚落敲鑼報信,通知所有族親祭典即將到來。此面銅鑼為蜈蚣崙潘家祖先由清代流傳至今,為噶哈巫族重要文物。
根據童美琴之說明,此銅鑼原為其公婆過世後,交給丈夫住在牛眠聚落的舅舅保管;後來在童美琴嫁到蜈蚣崙聚落時,「我先生的家人認為這個家要輪到我打理,所以連同田地和銅鑼這個古董,一起由我丈夫的姐姐交給我保管。」又根據蜈蚣崙聚落耆老味輝震說,童美琴夫家為蜈蚣崙聚落最老的家族,是當初開墾蜈蚣崙的潘阿四老(Asilo)家族之後裔,因而能持有報信用的銅鑼。聚落曾有多面銅鑼,但隨著祭典多次使用,多數早已損壞或擁有者不珍惜而丟棄,如今僅存童美琴手上這一件,也是蜈蚣崙僅存從清代流傳至今的百年銅鑼。
另根據味輝震的說法,在蜈蚣崙的傳統裡,必定是發生大事,需通知所有族人,才會敲響銅鑼,如同現今村里間的廣播系統或警報器;舉凡祭典前夕敲擊,以提醒噶哈巫族各聚落居民祭典即將到來,或發現山區原住民來襲,透過敲鑼示警,讓全村做好迎敵的準備,都是銅鑼的用途。
銅鑼的使用,是噶哈巫族聚落因處於族群交會地帶,為守衛聚落而衍生的文化,亦是早期聚落間傳達訊息的方式;至今每年噶哈巫族祭典當日上午,年輕人仍會帶著銅鑼,以逆時針方向依序通知蜈蚣崙、大湳、守城及牛眠等四聚落族人,祭典即將到來。蜈蚣崙聚落銅鑼的使用能流傳至今,讓人們得以見證早期蜈蚣崙聚落的歷史,實屬難得。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測量用筆為 13 公分,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童美琴、味輝震後撰寫編輯,族語為翁勤雯採集自潘德興;訪談日期為 2021 年 10 月 29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1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