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噶哈巫族祖靈祭的祭品,由左至右分別是魚肉、豬肉、豬心、阿拉粿,攝於南投縣埔里鎮大湳里大湳聚落位於眉溪左岸的祭場。每年的農曆 11 月 15 日是噶哈巫族的年度祭典,在這天早上,四庄的壯丁們會敲鑼通報各村,提醒大家祭典的日子已然到來。當天蜈蚣崙的村民們也會準備豐盛的祭品前往祭祀番太祖,感謝祖靈一年來的守護和庇佑。
蜈蚣崙聚落耆老味輝震說,以前噶哈巫族過年的時候,大家會在一個星期前就開始準備豐盛的傳統食物祭祀番太祖,而這些食物中多半以生食為主。蜈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萬育也補充,祭典期間的生食有魚膎、肉膎和生全雞,另外還有阿拉粿、香菸、酒以及整串的檳榔。其中魚膎多是以傳說中番太祖喜歡的魚種如溪哥、三角姑仔(台灣擬鱨)和溪中的蝦蟹製作,肉膎則是以山豬、山羌等獵物或是家豬的肉醃漬而成,陳萬育還說:「拜三角姑仔是最ia(噶哈巫語,最棒最好之意),吃了以後那一年收成一定特別好。」
從蜈蚣崙的傳統祭品中,可以觀察到噶哈巫族人與周遭環境的密切關係,尤其過去族人需要在祭典前自己下溪打魚上山狩獵,用以準備祖輩流傳下來的醃漬生食;善於品味眉溪、墘溪美味的噶哈巫族人們,在祭典期間緬懷先祖以外,也以前人智慧所想出的方法調理食物,同時和祖靈共享大地的餽贈。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陳萬育、味輝震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1 年 10 月 31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1 年 12 月 1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