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甲仙樟腦會社

圖為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旗山工作站甲仙分站,在早期為甲仙地區的樟腦會社(甲仙埔採腦拓殖合名會社)所在地。楠梓仙溪流域的中上游因土質及溫度為適合樟腦生長的氣候,加之清領時期此區域並非樟腦重度開發地帶,因此保有許多樟腦林,在日治時期總督府重視北部的樟腦開發之際,也將目標轉向南方。

甲仙埔採腦拓殖合名會社是臺灣製腦株式會社因於甲仙開採樟腦所設立的工作點,曾先後改制為甲仙埔採腦拓殖合名會社、臺灣製腦株式會社、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負責與樟腦相關的業務。在戰後歷經多次組織改組與業務變動,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所管理的臉書粉絲專頁山林講堂,於 2021 年 12 月 22 日的貼文便提及:「 1960 年,改制為林務局,屬楠濃林區管理處甲仙工作站。 1989 年,整併為屏東林區管理處,並改制為甲仙分站,負責林地管護、租地造林、自然保育等業務。」

據出生於 1969 年的甲仙地區居民陳誌誠說,現今的林務局所在地,在日治時代為樟腦會社,是南部地區樟腦產業的集散地。工人們會在山區先把樟樹樹皮剝下來,並運送至腦寮蒸餾,在分離出結晶體、油等物質後會運到樟腦會社,再運送途經杉林、旗山等地區,至高雄港出口至日本。其他地區與樟腦相關的事務,也需要至此辦理。當時客家人從北部下來的狀況,是一個腦長會帶著一批人,因此幾個家族會一起下來,先到甲仙,再到六龜,因此當時六龜與甲仙的客家人常常聯絡,而後期六龜也成立樟腦會社。

陳誌誠說,早期的樟腦會社也曾是一個躲藏地點。1915 年發生與噍吧哖事件相關聯的甲仙埔事件,當時余清芳的抗日行動提早曝光,導致一些同伴被關進甲仙埔、阿里關、大邱園的警局,為了營救同伴,抗日人士到警察局與警察發生嚴重衝突,日本警察死傷慘重,此事驚動居住在甲仙的日本人,日本人不敢散居在宿舍,全部擠進樟腦會社躲藏,等待杉林的部隊來營救。之後軍民衝突擴大,造成甲仙地區許多聚落牽連其中,死傷慘重,稱為甲仙埔事件。儘管甲仙埔事件動盪,對許多聚落的人口產生影響,卻對採樟煉腦事業似乎未有太多影響。

由地方耆老的口述,可以體現甲仙地方的產業發展概況,甲仙地區因為樟腦合適生長地帶,且少有受到開發,因此在日治時期受到政府的青睞,設為樟腦產業重鎮,而後因人力需求,徵聘竹苗地區的客家人至此地擔任腦丁,如此的人口遷徙影響日後甲仙地區的族裔分布狀況。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陳誌誠後,參考曾國明、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等著作資料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23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7 月 20 日。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甲仙區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08347493649345
  • 所在地-經度
    120.58847041729375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1.曾國明(2003)。《日治時代楠梓仙溪中游地區的土地開發與區域特色之形塑》(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山林講堂(2020/12/22)〈Before & After–甲仙林業歷史風華歲月〉。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山林講堂。https://www.facebook.com/Greenfamilylectureseries/photos/a.121870876802479/204349071887992
  • 時間分期
    1895-1945(日本時代)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