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過溪仔(kuè-khe-á)社區入口處,照片前景即為過溪仔入口的水泥橋,拍攝於高雄市甲仙區竹山巷。過溪仔位於甲仙區竹山巷過班芝埔溪往 350 高地之處。此處為從前往來阿里關、小林、那瑪夏的主要道路,日治時代之前居民會涉水過溪,日治時期建造吊橋,國民政府時期則改為水泥橋。
據甲仙區和安里里長李新福( 1952 年生)所述,國小時他曾看過背著番刀、網袋或竹簍、紋面的布農族人經過此處,要去甲仙市區街上買東西,李新福笑著說當時小孩見到都會感到害怕。來市區購物的以男性居多,他們天亮便從那瑪夏出發,邊走邊唱歌,中午買完欲購買物品後,再返回那瑪夏。來市區的布農族人多買鹽、油、糖,尤其是鹽,因為他們會將狩獵到的山豬、山羌等,用火烤過之後抹上鹽存放在甕中醃製以保存。關山、小林、那瑪夏的居民也必須經過這裡到甲仙的宏仁醫院(現為宏仁藥局)就醫。他們會用兩根竹竿架著一座藤椅,由四人負責,每每兩人、兩人輪流抬到醫院。
李新福還聽曾祖母說,曾祖父參加抗日活動,會沿著過溪仔、班芝埔溪往山上躲,日本警察認為曾祖父一夥人一定會和家人聯絡,便召集曾祖母與其他太太們,逼問抗日份子的藏身之處,並威脅不說就要打死。但她們其實也只知道大約在北方,便被日本人押著帶去山裡找。出發時曾祖母隨手拿了一個鉛桶準備在山上喝水,走著走著她發現有灰燼的煙,但日本人沒有發覺,一行人快要靠近時,她假裝跌倒讓鉛桶在石頭上敲出巨響,並用石頭將腳砸出血。等日本人找到灰燼處,曾祖父一群人已不知去向,無功而返。後來曾祖母被痛打一頓,日本人埋怨她要是不跌倒就可以抓到,而李新福的曾祖父躲到山裡之後就此消失,再也沒有回家。
過溪仔凸顯該地為族群交會的地帶,因此能在耆老的口述當中發現族群互動的身影,更因此該地為各處前往甲仙市區必經的道路,由此顯現過溪仔獨特的區域定位。另外亦能從耆老的口述發現過溪仔地區與 1915 年噍吧哖事件相關的事蹟,由此顯現該事件對於聚落影響之大,有許多口傳的事蹟流傳之今。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李新福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16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7 月 20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