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為油礦巷(iû-khòng-hāng)所在地,攝於高雄市甲仙區油礦巷,約為甲仙街區東方約 3 公里的高130線或中興林道上,或約為羌埔山東方的班芝埔溪左岸。根據高雄市甲仙區阿里關部落大武壠族居民葉志禮所說,此地曾為日人攻打阿里關部落的路徑之一。
根據葉志禮所說,油礦巷一名來自當地的油礦資源,曾聽長輩說此處曾有 7 口日人開採的油井,現已失落在荒野蔓草間。葉志禮說,根據部落耆老口述,1915 年 7 月與 8 月先後發生甲仙埔事件與噍吧哖事件,亦即當地大武壠族人口中的「走反(tsáu-huán)」後,日人原本從主要幹道攻打阿里關部落未果,遂在某位親日的族人的帶領下,從阿里關東方的小山路迂迴來到阿里關部落,最後放火燒社三天三夜,此山路即為後來的油礦巷。
葉志禮說,日治時期日人於甲仙一帶開採樟腦,許多客家人因此遷入甲仙工作,其中一位來自新竹峨眉的曾姓客家耆老,當時要從今那瑪夏區到甲仙工作,途經阿里關部落時,就曾看到整個部落屋舍都已被火燒得漆黑的情景,爾後在葉志禮訪問下說出此事,或可證實阿里關部落耆老對當年火燒阿里關之說。
對葉志禮來說,因當時抗日結果之慘烈,當地大武壠族耆老多不願談論當年抗日之事,但亦有少數耆老願意分享過去記憶,佐以其他族群之見聞,讓後人得以逐漸拼湊出當時事件之樣貌。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6 月 19 日訪問葉志禮後撰寫編輯,數位物件紀錄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22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