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中央山屏即為小林部落族人稱為「雙連崛」(siang-liân-ku̍t)的區域,位於錫安山後方,攝於高雄市甲仙區錫安山橋旁的楠梓仙溪左岸。在早期物資不豐足的時代,人們為吃食的需求,會透過自行耕種、漁獵、狩獵等方式獲取食材並烹調。由於不同環境因水土的差異,因而影響動物的棲息,也因此對獵人而言,要進行狩獵勢必對於鄰近的獵場有相當的掌握,才不致空手而歸。
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周坤全( 1924 年生)說,雙連堀位於小林部落傳統領域範圍內,也是小林部落跟那瑪夏之間很明確的區域界線。早期聚落族人都會牽牛至此放養,因此此處早期有許多放養的牛隻,同時此處也多有小林族人的農地與竹林地。雙連堀是高雄、臺南與嘉義三個縣市的界山交叉點,因山林地勢是從中間頂峰的左右形成山坳而連結在一起,故地名稱為「雙連崛」,周坤全耆老說,他以前有放置陷阱的習慣,地點為後堀仔、雙連堀以及小林部落對面山的那一帶柚木林。周坤全耆老多為獨自一人設置陷阱,他記得曾與姪子在雙連堀捕捉到水鹿。
周坤全耆老說,當高雄甲仙小林這邊往那瑪夏的道路因颱風受損而中斷時,唯一可以從鄰近的臺南南化進入那瑪夏的唯一道路便在此處,因為這條道路勢必經過雙連堀。因此此處是每逢汛期來臨之時,若遭遇道路中斷,對於地方居民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對外聯繫道路。
對於生活在山林區域的小林部落族人而言,熟悉聚落附近的獵場是相當重要的,透過判斷,得以了解獵物休養生息的狀況,並進而鎖定目標。同時也因獵人們對於獵場的熟悉,因此對獵場予以命名。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獵場都會有族人相對應的地名稱呼,顯見族人與這些場域產生互動的情況,也能透漏族人對於該場域的特徵觀察。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周坤全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1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24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