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中央的山頭為小林部落族人稱為出火(tshut-hué)的區域,拍攝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橋。在早期物資不豐足的時代,人們為吃食的需求,會透過自行耕種、漁獵、狩獵等方式獲取食材並烹調,在這當中衍生各式知識。這當中對於獵場的熟悉是不可或缺的,若能熟稔獵場的狀況,便能更準確的尋找狩獵時機,並透過觀察,準確的命中欲捕獵的對象。
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周坤全( 1924 年生)說,他年輕的時候,部落的耆老曾邀他一同到小林對面山的西阿里關山上,那裡有個被稱為「出火」的地方,裡頭的龍眼樹林設置陷阱。龍眼樹林位於出火下方,那裡的龍眼樹相當大棵,也因此早期小林的族人常會到此處採摘龍眼回去。周坤全耆老說,那邊的獵物踩中陷阱的機率很高,但因該處地形較為陡峭,獵人們沒辦法爬到更高處設置陷阱,也因此龍眼樹處是獵人們設置陷阱的最高處。
出火的位置算是臺南南化的區域,小林部落許多族人會去那設置陷阱。出火在小林對面的山頂某一處,會被稱為「出火」是因為那邊有一處地方終年有火,是天然的火源,因為是從土裡出現火,所以聚落的耆老就將此處稱為「出火」。
對於生活在山林區域的小林部落族人而言,熟悉聚落附近的獵場是相當重要的,透過判斷,得以了解獵物休養生息的狀況,並進而鎖定目標。同時也因獵人們對於獵場的熟悉,因此對獵場予以命名。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獵場都會有族人相對應的地名稱呼,顯見族人與這些場域產生互動的情況,也能透漏族人對於該場域的特徵觀察。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周坤全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1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18 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