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瓦厝的封肉

影片及照片為埔里鎮房里里紅瓦厝耆老邱蕙蕡講述封肉製作過程,攝於南投縣埔里鎮房里里。據邱蕙蕡所言,由於早期豬肉難以獲得,封肉與米仔肉一樣,都是建醮或年節時才會製作的特別料理。紅瓦厝的封肉因多了一道保存程序,足以讓豬肉在沒有冰箱的環境下存放三個月以上,是紅瓦厝的特色料理之一。

據邱蕙蕡回憶,製作封肉時需先將大塊豬肉以豬油炸熟,直到豬肉完全呈現金黃油亮的狀態,再趁著豬肉與油均呈現滾燙之時,直接連同豬油倒進消毒過的大陶甕裡。封緊甕口後,讓甕內的豬油醃漬全熟的豬肉三個月至半年,待到食用之時,便可取出切片蒸食。這道料理趁著高溫,迅速將豬肉和豬油一起放入陶甕中,藉此直接達到消毒滅菌的保存環境,而罐裡的豬油也可隔絕空氣和豬肉的接觸,因而得以延長豬肉保存期限。

封肉是邱蕙蕡最愛的料理,封肉切片蒸熱後,豬肉雖長時間浸漬在豬油中卻肥而不膩、香甜可口,油炸過的表皮油亮光滑、軟爛醇香,每每提及總讓她懷念不已、讚不絕口,堪稱紅瓦厝一道絕佳料理。由這道料理反映出早期農業社會,在地居民延長食物保存時間,且兼顧食品美味之方式與智慧。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邱蕙蕡後撰寫編輯,訪談及影像拍攝日期為2021年8月10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