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瓦厝與籃城間的競爭

圖為紅瓦厝聚落與籃城聚落間的主要聯通道路,為現今籃城六巷,攝於南投縣埔里鎮籃城里。在早期農業社會時代,籃城與紅瓦厝兩聚落長期因爭奪水圳灌溉用水權,使兩村孩童乃至成人間形成競爭敵對關係,許多爭執即發生在兩聚落的聯通道路上。

據出生於1950年的埔里鎮房里里紅瓦厝耆老謝月霞所說,以前籃城、紅瓦厝兩聚落的孩童均就讀愛蘭國小(舊時的烏牛欄公學校),紅瓦厝處於籃城前往國小的必經之路上。籃城聚落的學童若要前往國小,必經紅瓦厝聚落,若是落單,容易遭到紅瓦厝聚落的孩童挑釁,例如被丟石頭,或是被佔有人數優勢的紅瓦厝孩子包圍。然而這是前往國小的最短路徑,另外一條路線則必須取道較遠的恆吉城才能抵達學校,因此為不得不走的路徑。根據謝月霞的說法,兩村因搶水而長期交惡,早期也曾有紅瓦厝男子一起發誓終身不娶籃城女子,其中一位青年長大後仍娶籃城女子,因違背誓言,為躲避同村落居民的閒言閒語,因此婚後與妻子一同搬到埔里街上生活,顯示出兩聚落因搶水而勢不兩立的長期互動結果。

兩村因水源有限所造成的競爭與矛盾,在社會轉型後趨緩,居民之間的相處不若早期劍拔弩張,但長輩歷歷如繪的回憶,仍讓人遙想這條兩村重要聯通道路上曾發生的種種往事。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謝月霞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2021年8月10日,照片拍攝時間為2021年11月14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