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咸豐草,噶哈巫語稱為 dalili,攝於南投縣埔里鎮蜈蚣崙部落墘溪河邊。蜈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萬育說,早期噶哈巫族除了食用植物外,也會以特殊的植物作為草藥,醫治人或家畜,其中以小金英和咸豐草為常見藥用植物,常做為青草茶原料,或是成為增加果樹產量的利器。
陳萬育說,早期聚落居民以農業為生,主要的獸力來源就是水牛,水牛除了要下田耕作外也肩負拉車運輸的工作。若是牛隻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過久,可能會發生牛隻中暑的情況。一旦主人發現牛隻中暑癱軟無力,便會至野外找尋小金英和咸豐草,將這兩種植物相混並熬成青草茶。另外找一支竹筒,將其一邊削尖,讓牛隻含住竹筒尖的一端,藉此將青草茶灌入牛隻的嘴中,解除牛隻中暑的狀態。另外,平時農人會將咸豐草去除,以避免擠壓植物的生長空間,然而若為提升果樹的產量,會刻意讓咸豐草滋長在果樹附近,以作為該區塊的強勢植被,由於大花咸豐草為蜜蜂重要花蜜來源,可藉由蜜蜂採蜜進而增加果樹的授粉機率(廖仁滄,2020;李嘉梅,2021,頁143)。
從噶哈巫族人在過去累積的植物使用經驗中,就小金英和咸豐草的使用上,發展出藥用與蜜源植物的兩種運用模式,由此可見噶哈巫族人草藥知識以及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陳萬育後,參考廖仁滄、李嘉梅等著作資料撰寫編輯,族語由翁勤雯提供,訪談日期為2021年9月6日,照片拍攝時間為2021年10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