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南投縣埔里鎮蜈蚣崙部落北邊的西關刀山,據蜈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萬育說,他的祖父曾於日治時期在西關刀山一帶捕過臺灣黑熊幼崽。噶哈巫族人早期的生計除了農耕外,就是靠著進山狩獵與河邊漁撈,用以交易或是作為食物的補充。陳萬育說,過去西關刀山一帶都是噶哈巫族人的獵場,所以村莊的成員都會在農閒的時候到山上進行捕獵,而這些豐富的狩獵故事,也在家族中一代代地傳頌至今。
陳萬育說他的祖父曾經分享一段狩獵的經驗:有一天在西關刀山的狩獵過程中,發現一隻臺灣黑熊的幼崽,因為模樣可愛所以他祖父也就用籐籃將小黑熊背回部落。當時因為沒有機車或是汽車,獵人都需要背著獵物由西關刀山下山,再沿著眉溪走回村莊。回到村莊後,他祖父發現母熊也循著他們的味道一起跟到村莊附近,進而造成全村裡飼養的犬隻示警,群體吠叫不停。陳萬育的祖父見狀心想,為了抓到一隻小熊讓整個村莊雞犬不寧,似乎給大家帶來困擾;另一方面,母熊為了尋找幼崽而如此接近人類的村莊,若母熊攻擊村人,也恐為村莊帶來災厄,因此就把小熊放走,讓牠跟母親一起回到山上。
早期原住民族在狩獵的過程中,不會過度捕獵,也不會對幼崽痛下殺手,以確保族群獵場的永續維持。另一方面,原住民族各聚落間獵場界線嚴謹,若有越界動輒出草,此則口述亦多少反映蜈蚣崙聚落在日治時期的邊界,可能曾及於西關刀山區域。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陳萬育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2021年9月6日,照片拍攝時間為2021年10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