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筋索(ㄍㄩ兀ˋ ㄋㄛㄏˊ / kyngˋ nohˊ)

筋索,以稻草包覆多根細竹條、再絞成三股的粗繩,長度約20尋(ㄑㄧㄝㄥˋ/tshiengˋ,ㄧ尋為成年男子張開雙臂的長度),直徑有10公分粗。因筋索緊實堅固,在傳統蝦皮捕撈作業中,主要用來連結楸(ㄑㄧㄨ / tshiu)和輪板(ㄌㄨㄥ⁺ ㄅㄤ⁺/lung⁺ bang⁺)、輪板和蝦皮窗(ㄏㄚˇㄇㄧˇㄘㄛㄥ/haˇmiˇ tshong),牽連整組定置網具。

材料的準備和製作會有專職分工,通常會由伙長(ㄏㄨㄧˇ ㄌㄨㄛㄥ⁺/ huiˊ luong⁺,負責岸上作業的人員)準備材料,把篾(片狀竹皮)剖細,再整理稻草,去掉稻殼、泡海水一整晚,讓稻草變得比較軟,減少手在繞的時候的摩擦力,也使稻草能更緊實地包覆住竹皮芯。

處理完後再由下江(ㄚ 廿ㄩ兀  / a oeyng,水手)接手,先以稻草包數根細竹條當作芯,纏繞成一股;再用車只和楊桃將三股絞成筋索。當地稱絞繩索為「䋾索(ㄉㄚ ㄌㄛㄏˊ/ ta lohˊ)」,因䋾索所費力氣較大,多是由男人負責操作工具製作,而婦女則是製作如索囝(ㄙㄛˋ ㄧㄤ⁺ / soˋiang⁺)這類使用在當時生活用品上的草繩。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曹雅評(2017)。捕魚好苦啊!戰地政務體制下的馬祖漁業及漁民家庭處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2022)。黃鵬武【訪談】。臺灣歷史博物館傳統漁具漁法記憶蒐整計畫(4月19日),北竿鄉橋仔村。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陳天順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22/04/18 ~ 2022/07/07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