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吉綠( 1949 年生),帶領民眾於楠梓仙溪施放魚笱之情形,以及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劉福元( 1940 年生)、小林部落耆老徐巧芳( 1944 年生)示範魚笱施放俚語的紀錄檔,分別攝於高雄市甲仙區楠梓仙溪與高雄市甲仙區五里埔。魚笱是楠梓仙溪流域大武壠族人過去重要漁具之一,也衍生一些從甲仙到杉林都有流傳的禁忌與俚語。
根據劉福元耆老的說法,過去族人施放魚笱時,忌諱說不好的話,以免漁獲不豐。此外劉福元耆老也說,施放魚笱時,族人也會同時唸著一句俚語:
「蛇犅蛇母去𨑨迌,魚犅魚母來入笱!」
tsuâ-káng tsuâ-bó khì tshit-thô, hî-káng hî-bó lâi ji̍p-kô!
「犅(káng)」是臺灣閩南語「公的」之意,「𨑨迌(tshit-thô)」是「玩耍」之意,整句意思便是「公蛇母蛇都去別處玩耍吧,公魚母魚都來進到魚笱裡吧!」根據杉林聚落大武壠族居民潘瓊源( 1968 年生)之說法,杉林聚落也有此說法,並解釋此俚語脈絡在於蛇類如果進到魚笱裡面,其他魚類便不敢進來,因此希望蛇類都別來魚笱裡,並祈求有豐收的漁獲。
此諺語前後押韻,唸起來有趣,展現過去楠梓仙溪跨部落大武壠族人仰賴魚笱捕魚的文化,也同時透露著族人對獵物的喜好,呈現族人與溪流的連結。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分別於 2022 年 4 月 15 日訪問劉福元與徐巧芳、於 2022 年 6 月 6 日訪問潘瓊源後撰寫編輯,照片拍攝日期為 2017 年 7 月 16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