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甲仙的獵場:內鷹、外鷹

圖中最右側之山峰為「外鷹」,外鷹左側第一座山峰為「內鷹」,攝於高雄市甲仙區過溪仔。兩山約位於現高雄市甲仙區和安里東北偏東方約 4.6 公里處山區。據甲仙區和安里里長李新福( 1952 年生)所述,「內鷹」、「外鷹」是阻隔甲仙、六龜中間山脈的兩個山頭,因為一大、一小三角形的山形猶如老鷹展翅,因此將較高、較大的山頭稱作「外鷹」(guā-ing),較小的山頭稱作「內鷹」(lāi-ing)。兩山頭均為早期甲仙居民重要獵場。

根據李新福所說,內鷹與外鷹被鹽桑溪與崩坪溪包夾,是從前住在甲仙埔的居民會去打獵的地方。此地出沒的動物以山豬最多,其他還有山羌、山羊、猴子,鹿則較少見;他的父親、岳父那一輩都還會上山打獵,但到他這一代就不會。其父親李振號曾向他說明,除了內鷹、外鷹之外,甲仙東方 3.1 公里處的白雲仙谷,甲仙西方 1.8 公里、位於楠梓仙溪對岸的六義山,以及四德巷的土地公崙,也都是早期甲仙居民的獵場。

根據李新福說明,甲仙居民狩獵方式以放置陷阱為主,都是春天過後的 3、4 月才會去狩獵,因為冬天的時候山光禿禿的,動物沒有東西可吃,因此較難看到山豬等獵物的腳印。待春天後進入繁殖期,公豬急於找母豬,會將剛發芽的草叢踏出一條路,蹤跡明顯,對獵人而言好獵捕。李新福說,通常在早上放置陷阱之後,最慢 3 天之內就要去看,否則獵物可能會死太久開始腐爛。

「內鷹」、「外鷹」是地方居民對於大自然景觀的觀察,運用自身的想像力予以命名。對於聚落居民而言,「內鷹」、「外鷹」的積極意義是當地的獵場,由於早期蛋白質取得較不容易,聚落居民會透過狩獵取得蛋白質資源,也因此獵場對於居民而言相當重要。另一方面,因前往狩獵是耗費成本的事情,也因此透過事前的祭祀,希冀此番狩獵能有所斬獲,因而逐漸發展為事前的儀式。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李新福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16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7 月 20 日。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甲仙區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100039282548178
  • 所在地-經度
    120.64600080387382
  • 是否開放
  • 時間分期
    戰後
  •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