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青蛙叉,以及青蛙叉之鐵製叉頭特寫,攝於高雄市杉林區大愛園區。此青蛙叉全長 155 公分,以桂竹製作,其中叉頭部分長 6 公分,以鐵製作,為杉林聚落大武壠族居民潘瓊源( 1968 年生)所製作。根據潘瓊源所說,青蛙是民間喜愛的美食之一,也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而青蛙叉就是於雨季初期捕捉青蛙的獵具之一。
根據潘瓊源所說,杉林聚落一般以青蛙釣捕捉青蛙,但如果是每年第一陣雨,就可用手或青蛙叉抓青蛙。他說明,楠梓仙溪中下游每年第一次下雨,通常發生在該年 3 - 6 月間的梅雨季節,而此時該年第一個雨天,就稱為「頭一陣(thâu-tsi̍t-tsūn)」雨。他說「頭一陣雨」發生時,久旱逢雨,懞懞傻傻的青蛙紛紛出土,準備開始交配,最沒有警覺心,即便晚上用手電筒照射,或有人走路的聲音,青蛙也不會躲開,可輕鬆以青蛙叉刺殺青蛙,或甚至可直接用手捕捉。潘瓊源說每年只有「頭一陣雨」當日可用手或青蛙叉抓青蛙,第二天也或許還可以;但待到第三天之後,青蛙開始有警覺心,只要有人聲或燈光,青蛙就會立時安靜,甚至跑開,因此就得用青蛙釣此類陷阱誘捕青蛙。
由於青蛙又稱為「四跤仔(sì-kha-á)」,因此青蛙叉又稱為「四跤鑿(sì-kha-tsha̍k)」。潘瓊源說明,「頭一陣雨」當日夜晚以手電筒找到青蛙後,右手迅速以青蛙叉刺青蛙,左腳快速踩住被青蛙叉刺中的青蛙,再抽出青蛙叉,用手把青蛙放進魚簍裡;此時若青蛙叉有倒鉤,在抽出時會導致青蛙肉糊爛,不便料理,加之用腳踩住的青蛙也不像水底下的魚,被魚叉刺中後仍有逃跑之虞,因此青蛙叉不會有倒鉤,而魚叉必定有倒鉤,此為兩者最大區別。
即便同樣是青蛙的捕捉,也因時機不同而有不同的捕捉方式,乃至叉頭差異亦體現了不同獵物的捕捉需求,均反映了楠梓仙溪流域漁獵文化的細膩。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6 月 6 日訪問潘瓊源後撰寫編輯,數位物件紀錄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23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