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林部落大武壠族所重製之四角撈魚網(大武壠語:iba)之 3D 模型。四角撈魚網為小林、十張犁等部落大武壠族人以桂竹與苧麻絲製作之漁具,通常用於溪水暴漲時,用於捕捉藏匿於溪邊草叢的小魚小蝦,甚至連鰻魚都可捕撈。
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劉福元( 1940 年生)於十張犁部落出生,9 歲(約 1949 年)被小林部落族人領養。根據小林部落耆老徐巧芳( 1944 年生)以及劉福元耆老等所說,族語所稱的 iba 為一種小時候在小林、十張犁部落均可見人使用的四角撈魚網,框架以桂竹製成,漁網早期則以苧麻絲製作,漁網本身長寬各約 90 公分,手握把長約 100 公分。每當楠梓仙溪颱風將至,洪水暴漲且混濁,水中有豐富的昆蟲等魚蝦愛吃的食物,族人就會趁此時把雜草樹葉放在溪邊水中,吸引小魚小蝦入內覓食;待到隔日,就可回到溪邊,左手把前一日佈置好的雜草樹葉撥開,右手持 iba 捕撈藏匿其中的魚蝦。
劉福元耆老補充道,除了在颱風季時使用此漁具,後期族人以俗稱「加里(ka-lí)」的氰化鉀毒魚,魚蝦昏昏沉沉時,也可以 iba 趁機捕撈。但隨著時代變遷,取得漁獲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劉福元與徐巧芳等耆老均表示已有數十年不見此種漁具。
此捕魚法展現大武壠族人早期如何利用楠梓仙溪不同水文與生物特性,配合漁具捕撈魚蝦的漁獵智慧,也展現楠梓仙溪各流域大武壠族漁獵文化之共通性。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建置,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 2022 年 4 月 15 日訪問劉福元、徐巧芳後撰寫編輯,3D 模型建置日期為 2022 年 7 月 20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