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筒是由兩尋(ㄑㄧㄝㄥˋ/tshiengˋ,ㄧ尋為成年男子張開雙臂的長度,約1.7公尺)長左右的大竹製成的浮筒,主要在農曆四五月蝦皮季尾時使用,通常綁在蝦皮窗的桁(ㄤˋ/ angˋ,蝦皮窗上框)上面,讓漁人辨識蝦皮網具所在位置。竹頭處會栓上杉木製的木栓,讓連結蝦皮窗的繩索不會脫落。
在近海與遠洋漁場也有使用差異,至遠海定置網具通常都會於蝦皮窗上繫紐筒,便於作業;而近海則在農曆四、五月蝦皮季尾才會使用。因應夏季竹製蝦皮窗吃水重而下沉,且蝦皮因怕熱多棲於底層,窗上會另外繫上紐筒,方便後續羈𦁧(ㄍㄧㄝˋ ㄇㄛㄥ^/kieˋmoyng^,將漁網繫上蝦皮窗)、收網 ;冬季時蝦皮窗的桁會露出一些在海面,較不需另綁浮具輔助辨位。
紐筒是海上標誌,收網時如果蝦皮窗沉入海裡,漁人就會先用鉤篙(ㄍㄡ ㄛ / kou o)鉤住浮在水面的紐筒,將船拉近蝦皮網具,再伸入水中鉤起囊尾、拉至船上倒漁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