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紐筒(ㄋㄧㄨ ㄌ廿ㄩ兀ˇ/niu loeyngˇ)

紐筒是由兩尋(ㄑㄧㄝㄥˋ/tshiengˋ,ㄧ尋為成年男子張開雙臂的長度,約1.7公尺)長左右的大竹製成的浮筒,主要在農曆四五月蝦皮季尾時使用,通常綁在蝦皮窗的桁(ㄤˋ/ angˋ,蝦皮窗上框)上面,讓漁人辨識蝦皮網具所在位置。竹頭處會栓上杉木製的木栓,讓連結蝦皮窗的繩索不會脫落。

在近海與遠洋漁場也有使用差異,至遠海定置網具通常都會於蝦皮窗上繫紐筒,便於作業;而近海則在農曆四、五月蝦皮季尾才會使用。因應夏季竹製蝦皮窗吃水重而下沉,且蝦皮因怕熱多棲於底層,窗上會另外繫上紐筒,方便後續羈𦁧(ㄍㄧㄝˋ ㄇㄛㄥ^/kieˋmoyng^,將漁網繫上蝦皮窗)、收網 ;冬季時蝦皮窗的桁會露出一些在海面,較不需另綁浮具輔助辨位。

紐筒是海上標誌,收網時如果蝦皮窗沉入海裡,漁人就會先用鉤篙(ㄍㄡ ㄛ / kou o)鉤住浮在水面的紐筒,將船拉近蝦皮網具,再伸入水中鉤起囊尾、拉至船上倒漁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2022)。黃鵬武【訪談】。臺灣歷史博物館傳統漁具漁法記憶蒐整計畫(4月19日),北竿鄉橋仔村。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陳天順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22/04/18 ~ 2022/07/07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