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建築為碾米販售住商混合,建築屋架保留穿斗式屋架形式,構建材料保留編竹夾泥牆面,相當具地方傳統建築特色。本次修繕亦秉持傳統工法編竹夾泥牆面施作,另值得一提的是,夾泥牆面實木柱體結構已有九十年以上的歷史,經過本次保留修整後,重現老屋風華再現的懷舊面貌。
在空間活化的功能性及佈局方面,空間內正廳再利用作為社區講堂,並於正廳後方設置浴廁,以利公共使用;兩側空間仍作為屋主之書房及客房使用。本案社區講堂考量多用途使用,在規劃上除銀幕講台區為固定設施外,其他設施均為可移動性,以利演講及小組討論等不同用途;其次在兩側牆面陳列掛軸以說明碾米廠之沿革、修復緣由與未來願景。為使空間更加寬敞,局部移除半樓之木樓板,讓視線可穿透達於屋頂內側,裸露屋木桁架及棟架更添思古幽情。希冀以碾米文化為主體,透過實體空間展示導覽與不定期舉辦社區集會活動,兼具教育意義的同時亦保存老屋與在地鄰里生活記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