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冠王:一九七四年世界盃青棒、青少棒、少棒冠軍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三冠王:一九七四年世界盃青棒、青少棒、少棒冠軍

本影片為「三冠王:一九七四年世界盃青棒、青少棒、少棒冠軍」,拍攝日期為1974年8月與10月,放映日期不明,影片長度12分45秒,音軌清晰,影像為全彩,部分為黑白。

影片開頭以立德少棒隊奪得1974年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聯盟冠軍以及返國遊行破題,隨後畫面帶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的世界青棒錦標賽,該屆賽事為中華民國首次參與世界青棒錦標賽,隊員多為當年七虎少棒隊、第二代金龍少棒隊成員,在陸續擊敗波多黎各、加拿大、美南後奪下冠軍。

接著影片帶到美和青少棒參與1974年蓋瑞堡的世界青少棒錦標賽,美和青少棒隊擊敗加拿大、美南、美西,第三度衛冕成功該項賽事。

在比賽影像播映完畢後,鏡頭帶到10月26日青棒與青少棒代表隊返國,接受中山女中學生獻花,遊行市區,最後在總統府前高呼中華民國萬歲、總統萬歲。最後鏡頭帶到球隊進入總統府、行政院接受副總統嚴家淦、行政院長蔣經國的召見,以及立德少棒隊遊街接受民眾歡呼作為結尾畫面。

該屆立德少棒隊職員一共19人,分別為領隊高市議員洪福緣、經理蕭長滾、教練陳清茂、隨隊裁判王萬福、隊長高順德、隊員林文祥、尤木東、陳鴻隆、李傳祥、葉瑞文、黃財輝、郭耀宗、許榮貴、高耀輝、陳正中、呂錫鏞、張見發、陳坤鵬。

美和青少棒隊職員19人名單為:領隊廖丙熔、經理曾紀恩、教練宋宦勳、隊長徐生明、隊員李居明、張永昌、高文川、魏景林、劉宗富、唐昭均、張業泰、蘇順德、黃廣琪、江竹山、王恩鵬、謝燈育、黃榮銘,隨隊裁判王兩傳、徐天慶。

青棒代表隊為:領隊李梅玉、經理董榮芳、教練蔡炳昌與曾紀恩;15位隊員名單有:投手高英傑(東亞)、曾明德(美和)、龔富儫(美和)、彭仲達(北體專)、捕手陳昭銘(美和)、王俊銘(北體專)、李來發(東亞)、內野手楊清瓏(美和)、梁敬林(美和)、陳進財(美和)、盧瑞圖(華興)、林俊銘(美和)、外野手江仲豪(美和)、劉秋農(華興)、郭源治(華興)。

1973年第三代巨人少棒隊奪得世界冠軍後,1974年臺灣的少棒聯盟在進行重組,除了分區劃分為41個少棒聯盟外,更禁止更換名單與提前選拔的情況,避免少棒明星隊的產生,而中華民國由於是首次參與青棒賽事,因此得以組織全明星隊參賽。美國體育畫報雜誌記者特別前來臺灣訪問少棒賽事,讓中華棒協呼籲各區選拔務必遵守世界少棒聯盟規定,避免橫生事端。

該屆全國少棒賽共有7隊參賽,分別為臺南府城、高雄立德、花縣榮工、彰化威虎、臺中神虎、竹縣強風、北市北區,最後由高雄立德奪得出賽權。高雄立德的選手來自河濱國小,原先球員就讀三民國小,但由於學校無心推廣棒球運動,故整支球隊包含教練蕭長滾轉籍至河濱國小,該校由於位於高雄三民區立德里,故球隊命名為立德少棒。

第三屆全國青少棒錦標賽暨中華青少棒代表隊選拔賽同樣有7隊參與,分別為臺北市華興、中市雙十、中縣豐南、屏東美和、嘉義南興、新竹竹東、臺東卑南,比賽採雙敗淘汰制,最終美和擊敗中市雙十取得代表權。

青棒選拔賽共計8隊參與,包含臺北華興、屏東美和、高雄高苑、臺中明德、臺北體專、嘉義東亞、臺北稻江、新竹義民。選拔方式由冠軍隊選拔8人、亞軍選拔4人,其餘國手由各隊擇優產生,但最後亞軍華興隊只選出3名隊員。

三支代表隊在7月與8月間分別在遠東區和美國的決賽中奪下冠軍,締造世界三級棒球首次三冠王的紀錄,使臺灣一夕之間陷入瘋狂,行政院長蔣經國拍板以三冠王為名建立一座夜間棒球場,最後選定臺北市立棒球場增建夜間照明設備,並改名,舉辦慶功宴的希爾頓飯店也將該飯店三樓的明皇廳改名為三冠廳,由三隊王牌高英傑、徐生明、林文祥親手釘上招牌,為了紀念立德少棒隊的成就,高雄市立棒球場也更名為立德棒球場。

在此之後,中華民國一共在國際棒壇奪下6次三冠王,被稱為三級棒運時代,也是整個社會陷入棒球民族主義狂熱的年代,它不只是單純的運動,而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民族情感的宣洩,而此時期各項社會資源也挹注在棒球身上,奠定了臺灣棒球運動的基礎。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74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