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村,日治舊稱「草分」,意為「開拓」。稻田中的「長屋」福德祠,得名於日治時期此地的兩排長條木屋,而長屋已於民國36(1947)年的水災中毀壞。早期的客家居民多為受昭和10(1935)年新竹-臺中地震(關刀山地震)影響而遷來。長屋福德祠初建於昭和5(1930)年,民國86(1997)年改建為紅色燕尾頂、黃牆的水泥造廟宇,並有洗石子圓柱、磨石子貼磚供桌。為吉安鄉唯二保存輪值牌(現僅存四戶輪值)的伯公廟。正中供奉造型典型、鬚眉浩然又笑面迎人的石雕伯公神像。神像前有石雕香爐,右側為石爺。廟內仍保存著已不再使用的中藥方藥籤及藥籤櫃。廟後最初種植山麻黃,枯死後改種榕樹,民國47(1958)年溫妮颱風時倒伏,狀若臥龍,而有龍護廟的傳說。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