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南新化朝天宮獅陣

跟台南新化朝天宮獅陣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台南新化朝天宮獅陣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台南新化朝天宮獅陣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台南新化朝天宮獅陣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台南新化朝天宮獅陣

照片中主要活動是發生在台南新化朝天宮的獅陣照片,台灣獅陣的起源主要是清朝初期,大陸居民以泉州人、漳州人為大宗移入台。祖籍相同的人聚再一起有相同的風俗及信仰,形成了部落。而不同的部落中為了爭搶土地或是不同因素,大多取敵對態度,因此常常有械鬥事件。平時大家在農閒時勤練國術,強身健體又能夠保衛鄉里。在村裡有廟會之時,為增加熱鬧氣氛組成了獅陣。所以獅陣其實是建立於武術基礎上的一種活動。


獅陣的由來要有三個說法:第一為清朝乾隆皇帝夢見五色神獸,醒後找了工匠依照神獸型態會成圖案,後命名舞者穿戴。自此成為皇室貴族慶典娛樂節目中的一種,後流傳到民間。第二、源自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條好漢為了救出在城中的同伴,在不能攜帶武器的狀況下設計成舞獅團,將刀子暗藏於獅頭中進入城內。其三、清超初期,福建地區的反清復明志士雖想推翻政府,但卻心有餘力不足,於是有了「打青獅」的活動,這也是福建青獅的由來。獅陣也是一般刈香活動的開路先鋒。


參考資料:

1.南瀛藝陣誌,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1_00000266&lang=chn( 瀏覽日期:2022/05/29)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撰寫者
許安妮
創作者
陳丁林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2/06/15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